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2012年9月5日,北京人民大會堂河南廳,華燈盛放,璀璨莊嚴。
當日上午10時,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試點授牌儀式在這里隆重舉行。
會議按日程依次進行,先導性程序陸續完成后,聯合國糧農組織助理總干事Muel ler先生、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指導委員會主席李文華先生在現場各級官員和媒體記者的見證下,向敖漢旗頒授“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試點”牌匾。當旗委書記邱文博接過牌匾的霎那間,全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此時是北京時間,更是敖漢時刻。這是繼2002年我旗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批準為“全球環境500佳”之后的又一國際大獎,也使敖漢旗成為全國縣級唯一同時擁有聯合國授予的兩個世界級品牌的地區。
國家農業部國際合作司巡視員屈四喜、中科院地理資源所黨委書記成升魁、中科院地理資源所研究員閔慶文、聯合國糧農組織助理總干事Muel ler先生、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Percy Miska先生、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指導委員會主席李文華、赤峰市市長包滿達、副市長吳力吉,我旗領導邱文博、黃彥峰、馮云亭、鮑杰峰、李雨時、張燕輝、邢和平等出席了授牌儀式。
新華社、人民日報、農民日報、內蒙古日報、內蒙古電視臺、赤峰電視臺、中國敖漢網等二十多家中央及地方新聞媒體的記者采訪了此次授牌儀式。
聯合國糧農組織助理總干事Muel ler先生在講話中指出,聯合國糧農組織在對敖漢旗申報的相關文件研究審查和實地考察后一致認為,敖漢旗是黍和粟的起源地,旱作農業系統歷史悠久,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典型的旱作農業景觀特征,獨特的農耕技術和知識體系與豐富的傳統文化,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人與自然協同進化,為糧食安全提供了保障,具有突出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研價值、示范價值,符合全球重要的農業文化遺產基本內涵,滿足全球重要的農業文化遺產評選基本標準,具有全球重要性。所開展的申報和保護工作扎實有效,制定的工作方案和管理辦法切實可行,符合聯合國糧農組織關于全球重要的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試點基本標準和要求,因此被列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試點地區。
農業部國際合作司巡視員屈四喜在講話中強調,敖漢旗被聯合國糧農組織批準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這是中國農業文化傳承與保護的又一豐碩成果,在中國有著廣泛的指導和示范意義,國家農業部將進一步總結敖漢旱作農業系統典型經驗,把這一世界級典型宣傳打造好,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幫助和扶持,從而推動該地區經濟社會更好更快地發展。
赤峰市市長包滿達在答謝詞中表示,赤峰歷史文化厚重,敖漢農耕文明悠久。世界遺產,需要保護、更需傳承。赤峰旱作農業的發展歷程,既反映了世界農業發展史的脈絡,也顯示出農耕文明保護史的久遠。我們將不負信任、不辱使命,繼續秉承“保護與傳承并重”的理念,嚴格落實遺產地管理與保護制度,傾力打造地區品牌,使旱作農耕文明得以薪火相傳,科學合理地加以利用,從而促進農業經濟乃至區域經濟的繁榮發展。
旗政府旗長黃彥峰在接受現場媒體記者的聯合采訪時強調指出,敖漢旗獲得“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試點”這一殊榮,是全旗60萬各族群眾在推進經濟和社會發展進程中的一件大事,具有極其重大現實意義,敖漢旗委、政府所擔當的歷史使命將更加重大和緊迫,我們將抓住這一歷史機遇,積極向先期被列為試點的中國其他地區進行學習,推進我們遺產地相關各項工作,抓好農作物的結構調整,提升農產品質量,打造知名品牌,促進保護地群眾現金收入,實現區域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
2002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起了全球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出農業文化遺產除一般意義上的農業文化和技術知識外,還包括歷史悠久、結構合理,使農村與其所處環境長期協同進化和動態適應下所形成的獨特的土地利用系統、農業生產系統和農業景觀,這種系統和景觀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而且可以滿足當地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的需要,有利于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2004年首次評選出5個,我國浙江省青田縣的稻魚共生系統在有關專家和管理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名列其中。加之后來兩次評選,我國共有4個,全球共有16個地區列入。這次敖漢旱作農業系統和云南普洱的茶農業系統一并獲準,成為聯合國糧農組織農業文化遺產地的新成員。
我旗歷史文化悠久,史前文明厚重。興隆洼文化遺址被考古界譽為“華夏第一村”。該文化遺址出土的距今8000年的黍和粟碳化顆粒標本,經加拿大、英國和我國的研究機構用C14等手段鑒定論證后,認為是人工栽培形態最早的谷物,由此推斷敖漢地區是中國古代旱作農業起源地,也是橫跨歐亞大陸旱作農業的發源地。敖漢谷物和蕎麥種植為代表的旱作農業,保持了連續的傳承,時至今日還有古老的耕作方式、耕作工具和耕作機制,呈現了與所處環境長期協同進化和動態適應,千百年來支撐著敖漢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百姓的生存需要。
2011年4月,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動態與適應性管理會議在京召開后,我旗向該項目中國管理辦公室進行了口頭申請;5月,敖漢旗向中國項目辦匯報并遞交了書面申請報告。6月9日,敖漢旗應邀參加了聯合國糧農組織在北京舉辦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國際論壇,正式被列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主要候選地。歷時兩年多的時間里,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蒙古國、朝鮮代表處,農業部、中科院的官員和專家多次來敖漢考察,給予了充分肯定。因此,受到了國內外評審專家一致青睞,去年11月的國內評審和今年7、8月的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評審都做到了一次通過。
建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旗歷屆旗委、政府,尊重歷史、尊重科學,尊重自然規律,對所處的氣候條件、土壤條件和自然環境有了更明晰的認識,鼓勵農牧民發揮傳統的種植優勢,支持旱作農業的發展,使旱作雜糧雜豆的種植面積一直穩定在50萬畝左右,正常年份的年產量保持在2億斤以上。
上一篇:全球環境500佳
下一篇:榮獲"世界小米之鄉"